高速铁路维护用上“大数据”
几年来,高速铁路线路的不断延伸和拓展,对于钢轨线路的维护与保养,新一代铁路人更是用“零误差、零故障、零缺陷”这样的标准来苛责自己。这其中是多得物联网数据调控的管理。
石家庄工务段肩负着维修、保养京广、石太客专、石太线等2600余公里的铁路线路,面对每天海量的任务和广袤的线路,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实现了安全基础管理、预警信息监控、过程监控、评估考核等等一系列相关子系统的无缝衔接,而在其中“大数据”的应运和共享,彻底让养路工“鸟枪”换“炮”,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
有了“大数据”能睡安稳觉
姚炯,是石家庄工务段西站车间主任。车间管辖着石太客专、石太既有线共计35公里正线线路设备,面对海量的工作任务,车间100多号人,如何分配?没有使用“大数据”以前,基本上是凭经验、靠预判,往往该整的设备没有整,不该整的反复整,不是干不到点上就是干不到位,职工们吃苦受累不说,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现在好了!每天晚上打开电脑,点击进入“段线路设备病害数据查询系统”, 线路上有多少病害、哪个病害严重需要先整、哪个病害轻微可以缓一缓,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些数据以及分析资料,都得益于该段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指挥信息系统”。
“用数据说话,靠科技吃饭,我们现在整治病害就像长了眼睛,不仅能准确定位并且打的还是‘歼灭战’”。说话间姚主任的手机响起,短信发来了今天管内设备整治后的注销通知单。
依托“大数据”管理变服务
李瑞海,是段物资科科长。铁路工务段是一个设备单位,钢轨是大的消耗品。没有用上“大数据”以前,全段各车间班组的设备用料情况,基本上靠电话和纸质上传,速度慢不说,还会因为许多人为的因素,有时候还会因为一根急需钢轨,不得不出动一趟轨道车专程运送。
现如今,他们通过建立安全关键风险电子管理台账。“我们现在是‘照单抓药’,如果说以前是管理多一些,现在则是主动为现场服务更贴切”。李科长如此说。
就拿石太线来说,这是典型的山区重载铁路,小半径、大坡道,仅曲线就有412条,占线路总长的一半。由于曲线钢轨侧磨快,一般8—18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更换后必须补充备用钢轨,以保证现场急需。
在没有使用“大数据”前,补充备用钢轨首先由车间向段技术科申请,段技术科审批后下达计划,材料科根据技术科的计划安排轨道车送料。“现在好了,利用‘大数据’哪个车间、哪个班组、哪条曲线缺料、缺多少料我们在时间就能看到,‘大屏幕’上都有显示,‘红颜色’的是我们一两天内必须审批的。”技术科科长孟军感同身受。
运用“大数据”决胜千里外
铁路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如何管理、怎样指导以及随时了解现场真实状况,这对许多基层单位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和课题。
石家庄工务段依托局域网、FTP技术和远程控制软件,研发出“安全生产定位视频监控系统”。
进入石家庄工务段调度室,大屏幕上管辖的京广、石太客专、石太线等2600多公里线路尽收眼底,每条线路上,星星点点的车间工区星罗棋布,放大后,一个个或红或黄的光点熠熠生辉,这些就是在线上坚守岗位或者正在作业的工班长以上管理人员,携带的定位手机发出的实时信号。
去年12月30日,石家庄南站三场发生一起道岔无表示故障,该段立即通过“安全生产定位视频监控系统”,时间通过手机定位系统通知附近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借助手机拍摄上传照片确认为道岔尖轨挤煤块。从事发到消除故障仅仅用了短短15分钟,将故障对运输秩序的影响降到了低,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数据”就像我们的“水晶球”,有了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已经不是奢望。现如今,石家庄工务段的养路工们已充分享受到了“大数据”给他们带来的“甜头”,感觉“手够得着了、眼看得清了、腿跑得远了”。
-
- 用户留言
- 已有条留言,点击查看
-
暂时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