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国工业4.0发展的三大因素

时间:2015/9/5 10:56:0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添加人:admin

  尽管面临的困难重重,但对于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中国工业而言,这次工业4.0,却是次与世界工业革命如此接近的好机遇。

  愿景固然可喜,不过工业4.0毕竟是要用实力说话的。我们是个制造大国,然而有些时候光大是不行的。那么制约中国工业4.0发展的都有哪些因素呢?

  一、低下的制造业水平

  前面有说过,工业4.0是建立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之上。而我们粗放的工业经济,无论是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还是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绝大多数的工厂生产线都难以满足工业4.0的信息化、智能化要求。

  因此,切实补好工业基础是课。通过政策的引导,借助工业4.0发展的机遇,或可促进中国工业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虽然难度不小,但低下的制造业水平并不是制约中国工业4.0发展的大因素。因为能用钱解决的,往往都算不上是麻烦的问题。

  二、软件开发能力的不足

  工业4.0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工厂和生产及物流,我们都知道硬件和硬件之间并不能直接对话,那么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联动就非常重要。因此德国霍尔格.伯格丁教授就认为,工业4.0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及软件是未来开发和生产的核心技术,未来软件开发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事实也正如此,据预测自2010年起,今后15年内软件在汽车工业开发中的份额将从15升高到30。

  而软件开发能力恰恰是中国工业的弱项。我们仍习惯于认为只有硬件才是产品,忽视软件开发的价值。像国产智能手机一味拼硬件拼配置拼低价,后拼到有市场无利润、损人不利已的地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要扭转这个趋势,除了提高全民的认知意识外,还有赖于市场经济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切实保护,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三、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

  有人认为,类似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企业是中国可能率先实现工业4.0,因为它们有着国内甚至国际上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优秀的产业工人。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给自己贴个工业4.0的标签很容易,真正认知却很难。工业4.0不是简单地把机器接入互联网,也不是流水生产线简单的智能化,它的根本在于融合系统和理念。在未来工业4.0体系中,随着生产线智能化,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增加。人的作用不但不会消弱,反而会在技术专业性发挥更大作用。很难想象一个连没有工程师文化的泰勒制企业,能够理解工业4.0体系中员工的尊严和价值。

  将来富士康固然有望通过努力,改造升级现有生产线为符合甲方工业4.0体系硬件标准的智能化生产线,但由于存在着管理水平的致命缺陷,导致它不具备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在工业4.0体系中依然难有话语主导权。

  富士康的企业管理水平是中国工业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国内尚有众多制造企业,其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富士康,面对工业4.0潮流,就像京东、天猫等网上超市迅猛袭来时却茫然不知所措的线下超市一样,它们将来面临的困局可想而知。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看不清楚,换一个
精彩推荐

济宁市展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游泳场所为重点的公共场所卫生执法监督专项行

新风系统不注重后期维护——等于白装!!!

你与健康家居的距离,只差一个新风净化机

《医用环境空气净化器》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本周资讯排行榜
更多>>视频分享